“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济南军区空军与山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理工大学按照这一理念,探索建立了新型文化团体鲁鹰艺术团,趟出了一条文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路子。
日前,记者踏访军营、深入国企、走进高校,见证了这朵文化之花在齐鲁大地上绽放。
创新之举开启文化繁荣发展新天地
和全军一样,济空部队军以下单位没有专业文艺团体,基层文艺骨干水平不高。
如何满足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济空从依托国民教育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做法中得到启发,借助地方文化资源,探索建立文化机制,走开发展繁荣军事文化的路子。
2011年5月,济空主动携手山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理工大学,按照“平时分散、用时集中,经常互动、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保障共担”模式,联合打造了新型文化团体鲁鹰艺术团,迈开了发展先进文化的第一步。
鲁鹰艺术团合作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济空定期安排文艺创作人员到部队体验生活,创作优秀作品军地共享;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发挥师资优势,采取以演代训、插班学习、期班短训等方法,为部队培养艺术骨干、提供艺术指导;每年联合组织1至2次大型文艺演出,适时安排专场慰问演出和深入基层巡演。
鲁鹰艺术团成立仅仅一年,便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鲁鹰艺术团艺术顾问阎肃谈到,军队、国企、高校共建共享共育社会主义文化的军民文化融合机制,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文化、英雄文化,有利于基层文化人才的培养开发,有利于文化工作者“接地气”。
为基层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文艺队。
2012年2月13日,鲁鹰艺术团专场汇报演出在济空蓝天剧院举行。让很多观众惊讶的是,演员还是那些演员,节目质量却为之一新。
“以文化名人带文化新人,不仅是鲁鹰艺术团的特色,而且在短期内提升了艺术水准。”济空政治部领导介绍,鲁鹰艺术团先后聘请曾获文化部“文华奖”的于联华、雷岩等山东文艺界知名艺术家为艺术顾问和特邀演员,聘请艺术名家开办专题讲座,共同帮助培养文艺骨干。
2011年2月,济空某航运团先后两轮次出动飞机对鲁、豫、苏、皖4省实施人工增雨作业飞行。执行任务的机组人员坚决服从命令,放弃长假休息,克服气象条件复杂等困难,圆满完成任务。文艺小分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以部队参加人工增雨任务为素材,和官兵共同创作了音舞情景剧《生命甘霖》,艺术再现了官兵们支援地方抗旱保民生的先进事迹,受到了观众广泛好评。
山航公司组建18年来,先后4次被国家民航总局授予最高安全荣誉奖。2011年,鲁鹰艺术团以山航抓安全工作的做法为素材,创作的《安全第一》文艺节目在航空兵部队上演后,引发了官兵的讨论。某师政治部主任韩国启看完节目后说,用身边的素材创作文艺作品,对官兵最有教育意义。
鲁鹰艺术团每次到部队演出,都把培养基层文艺骨干、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为他们进行乐谱知识、合唱指挥、器乐演奏等专业培训,为基层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文艺队。
合作共赢模式让参与者人人受益
有人疑惑,军队、企业、高校各自的发展目标不一样,如何都热衷于联合创办艺术团?
“十年企业靠管理,百年企业靠文化。没有文化作为支撑的企业是走不了多远的。”山航公司书记张幸福说,参与组建鲁鹰艺术团,不仅为企业开展文化活动注入了新鲜血液,而且是宣传山航、树立形象、激励员工的好办法。
鲁鹰艺术团的组建,也让济空部队受益匪浅。2012年3月中旬,文艺小分队到某雷达营进行慰问演出和创作采风,节目的编排让基层官兵耳目一新,既有军旅特色、企业风采,还有校园文化等。营教导员李涛说:“官兵看了节目很过瘾,基层需要这样的文艺小分队。”
谈起文化融合机制,山东理工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李义勇说:“通过参与部队组织的慰问演出活动,直接接触基层官兵,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拥军热情,对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军人是最可爱可敬的人。”多次随艺术团参加慰问演出的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大四学生陈艺炫说,“军营是英雄成长的沃土。我渴望大学毕业后能投身军队,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