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文化新军闪耀齐鲁大地

时间:2012-06-26浏览:14

  近日,济空鲁鹰艺术团文艺小分队到某雷达营进行慰问演出。同样是文艺演出队下部队慰问,但节目的编排却让基层官兵耳目一新:既有军旅特色、企业风采,还有校园气派,相得益彰,精彩纷呈。营教导员李涛激动地说:“文化融合机制将军营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在一起,很好地满足了基层官兵对多元文化的需求。”
  笔者了解到,这要归功于济空与山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理工大学紧密携手,探索建立文化融合机制,趟出了一条先进文化路子。

  开启文化繁荣新天地

  去年5月底,济空主动与有着深厚双拥共建基础的山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理工大学携手,联合打造了鲁鹰艺术团,迈开发展先进文化的第一步。一年来,鲁鹰艺术团深扎绿色军营、活跃企业院校、踏入平常人家,犹如一朵奇葩,闪耀齐鲁大地。

  笔者翻阅合作备忘录发现,鲁鹰艺术团合作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经费保障采取“谁主办谁保障”的办法进行;济空定期安排艺术团文艺创作人员到部队体验生活,创作优秀作品军地共享;艺术团成员平时在所属单位从事本职工作,有演出任务时就集中排练;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发挥师资优势,采取以演代训、插班学习、期班短训等方法,为部队培养艺术骨干、提供艺术指导;部队根据地方单位需要,为其组织军训和国防教育。

  我国著名文化工作者、鲁鹰艺术团艺术顾问阎肃对这种模式进行了高度评价,“军队、国企、高校共建共享共育社会主义文化的军民文化融合机制,有利于传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文化、英雄文化;有利于基层文化人才的培养开发;有利于文化工作者"接地气"。”  

  留下带不走的文艺

  “以文化名人带文化新人,努力形成出成果与育人才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是文化融合机制的一个特色。”济空政治部领导介绍说。

  去年12月,济空部队40余名基层文化骨干走进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这只是他们加强部队基层文艺骨干培养锻炼所采取的措施之一。他们还先后聘请曾获文化部“文华奖”的于联华、雷岩等山东文艺界知名艺术家为艺术顾问和特邀演员,聘请艺术名家开办专题讲座,共同帮助培养文艺骨干。

  鲁鹰艺术团每次到部队演出,都把培养基层文艺骨干、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为他们进行乐谱知识、合唱指挥、器乐演奏等专业培训,同时还将下部队发现的优秀文艺骨干一并纳入艺术团人才建设体系,成立以来累计培养了上百名文化骨干。部队的不少领导称文化融合机制为基层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文艺队”。

  成立一年来,鲁鹰艺术团先后在济空部队进行了20多场演出,创作推出了《蓝天战歌》《鹰之部落》《抓落实》等20余个反映部队中心工作、官兵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有效激发了官兵斗志,鼓舞了部队士气。

  让参与者人人受益

  采访中,笔者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企业主要以盈利为目的,而山航为何愿意不惜花费人力、物力、财力,热衷于和部队联合创办艺术团?

  山航书记张幸福的一番话,拉直了笔者心中的问号,“文化软实力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办企业,不能只算"经济账",不算"文化账",不注重软实力建设。”

  去年,山航举办建党九十周年文艺晚会,鲁鹰艺术团派出了强大演出阵容参加,参演的不少节目让职工们记忆犹新。烟台分公司总经理孔卫民激动地说:“这样的演出形式很特别,既有阳刚的军旅文化展示,也有校园清新文化(300336,股吧)韵味,还呈现了企业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我们热切期待艺术团多到山航来。”

  如此看来,作为文化融合机制产物的鲁鹰艺术团,打造了一个部队学习先进企业文化、安全文化,推动部队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新平台,开启了一个传扬国防文化、英雄文化,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新窗口,为提升部队战斗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大学办学育人水平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化“宜人”更“育人”。音乐学院大四学生陈艺炫多次随艺术团参加慰问演出,她说:“作为"全国道德模范"、空军英雄飞行员冯思广烈士的校友,我非常推崇英雄文化。军营是英雄成长的沃土,渴望大学毕业后能投身空军部队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