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理工大学按照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深入开展本科教育优质工程,注重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及实践能力训练,五项措施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一、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重视实践教学,采用递进式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融入到实验课、专业认识、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层层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运用能力,进一步加大实验、实训、设计、实习等实践学时学分的比重。
二、结合“工程实例”优化实践教育培养形式
主动贴近行业,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对外科技服务,争取纵横向发展科研项目,以科研促教学;将不同科研项目按与相关课程中知识点的关联度,编成“工程实例”库;通过成立项目组,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引入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讲解,安排学生利用假期去企业顶岗实习,选拔优秀学生参加高层次科研项目与科技活动等方式充分利用“工程实例”,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造就素质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改革效果,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鼓励教师考取全国执业资格证书,担任注册企业的技术顾问,有计划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促进教师更加系统、扎实地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校企合作,构筑与设计单位的交流渠道,共同承担项目设计,共同指导学生实习。
四、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积极性
重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全员参与、主动参与的实践氛围。定期开展名师大讲堂活动,邀请海内外著名教授到学院做学术报告,组织博士教授报告会,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作专场报告会,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投身科技创新的热情;加强宣传阵地建设,通过组织宣讲会、主题班会、网站、橱窗、展板等形式广泛宣传创新实践及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事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实现创新活动“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的转变。
五、形成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激励机制 积极承办各类专业科技竞赛活动,支持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增加与兄弟院校的交流,通过高校间横向比较,检验实践教学的质量。坚持层层选拔制度,将大学生科研、科技竞赛参与获奖情况纳入班级奖励措施,以竞赛为重要抓手,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开展技能训练,打牢专业基础,强化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