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赴陇援西”赴积石山支教行动历时14天圆满结束,昨天,淄博19名支教大学生“回家”了。听说支教大学生们要返乡,当地的村民们纷纷送来蔬菜和水果,在最后一堂课上,当地村民、孩子和支教大学生们依依惜别。8月2日,19名支教大学生顺利抵淄。
让人难忘的“最后一节课”
虽然即将告别甘河滩保安族小学,但19名淄博支教大学生却始终坚守在课堂上。“稍息,立正,向右看齐。”最后一节课是体育课,随着大学生支教老师陈志强的一声令下,孩子们迅速站好位置,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看着孩子们遗憾的样子,陈志强说:“咱们把桌子排列起来,在教室里做游戏吧,但前提是你们不能乱跑乱闹,要听我的指挥。”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这节教室里的游戏课,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快乐,看着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陈志强笑了。这是他人生中最难忘的“最后一节课”。
大学生赵澍良的最后一节支教课是国防教育课,一上课,他就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警察和军队是做什么的吗?”孩子们踊跃发言,有的说是抓小偷的,有的说是保护村民的。赵澍良向孩子们解释:“警察是保护个人财产安全的,军队是保护国家财产安全的。当一个小偷偷了你的钱包,这时维护正义,保护我们财产安全的是警察;如果一个国家要非法占领我们国家的土地、海域,那就需要我们的军队来维护国家的财产安全。”这节课,孩子们瞪大眼睛听的津津有味。
支教领队姚子玉告诉记者,当地孩子十分热爱学习,热爱知识,他们曾说,他们想要去看外面的世界,他们想让甘河滩富裕起来。
水果蔬菜送别支教大学生
对于生活在干旱且交通不便的甘河滩的村民们来说,水果和蔬菜是非常贵重的礼物。听说老师们要走,当地村民纷纷拿来水果和蔬菜,给大学生们送行。
姚子玉告诉记者,他们离开的前一晚,宿舍门被敲响了。打开门,门外站着四个小男孩。男孩马文的手里提着一个灰色的麻袋,麻袋里满满地装着辣椒、花椒、毛豆和梨等蔬菜和水果。“起初,我们说什么也不愿收下,但孩子们却异常坚持,把麻袋拼命地往我们手里塞,说是家长给我们送别的礼物。当时,我大家都被感动了。”姚子玉说。
姚子玉告诉记者,他们离开的前一晚,宿舍门被敲响了。打开门,门外站着四个小男孩。男孩马文的手里提着一个灰色的麻袋,麻袋里满满地装着辣椒、花椒、毛豆和梨等蔬菜和水果。“起初,我们说什么也不愿收下,但孩子们却异常坚持,把麻袋拼命地往我们手里塞,说是家长给我们送别的礼物。当时,我大家都被感动了。”姚子玉说。
“这里的村民都很淳朴,我感受到了他们深深地关怀和情谊,我们的支教任务虽然完成了,可是我却爱上了这个地方和这里的每一个学生。”支教大学生段文科说。
14天的支教活动结束了。这样一段让人感动的支教生活成为每一个淄博支教大学生人生中最靓丽的一笔。
14天的支教活动结束了。这样一段让人感动的支教生活成为每一个淄博支教大学生人生中最靓丽的一笔。
(淄博晚报 201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