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书记吕传毅、校长张铁柱发表元旦献辞

时间:2017-12-29浏览:775

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奋力前行

党委书记 吕传毅  校长 张铁柱

万物总是在新陈代谢中繁衍生息,历史总会在除旧布新中砥砺前行。新年的曙光喷薄欲出,我们即将迎来崭新的2018。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谨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全体教职员工和莘莘学子致以新年的祝福!向广大离退休老同志致以亲切的慰问!向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时间是开拓者坚定前行的刻度,是奋斗者同心筑梦的最好见证。“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回望2017,最令人振奋的一个词语叫“突破”——我们聚焦事业发展的“硬骨头”,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实现了一系列新突破——我们开拓思路,唯才是举,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深入推进“首要工程”建设,实现了人才资源层次和数量的新突破,成功引进国家级人才5人、省部级人才3人,研究引进优秀青年博士174人。我们强化科研重大项目申报,在“国字号”科研项目立项上实现历史性突破,成功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51项,一举突破了多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徘徊不前的局面,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3项,2项成果分别被山东省、中国商业联合会推荐申报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我们深化战略合作,与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胶州建设青岛研究院,“青岛梦”落地成真。我们矢志科技创新,毕玉遂教授团队“十年磨一剑”,成功研发出绿色环保的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卖”出了5.2亿的天价,创造了全国最高纪录,被国家权威机构认定是革命性颠覆性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发明,社会和环境效益不可估量,在国内外引发巨大反响。我们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我校作为全省唯一高校荣获全国仅有的13个“中国产学研合作好案例”之一,同时荣获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2项。我们深化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成为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我们首次推出“理工出品”的博士,首届4位博士生通过答辩,顺利毕业,首位外籍博士后进站,开创了学校博士后培养的先河。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回望过去的2017,最令人坚定的一个词语叫“改革”——我们自我加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在先行先试中激流勇进,改革红利、人才效应不断显现——我们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确定了六大领域34项改革任务,搭建起了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我们主动加入全省取消学院行政级别改革试点,取消了学院及其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行政级别,干部选聘工作实现重大突破。我们在设置教学科研机构上拥有了更大自主权,自主设置了淄博发展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院等12个校级研究院。我们实行职务职级并行的职员制,建立起了职员职级结构及晋升机制和通道。我们把更多权力下放到学院,学院不断成为学校这列高速列车的“驱动单元”。我们与山东省科技厅签订开展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协议,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科研创新步入“快车道”。我们出台系列政策性文件,着力为科研创新放权聚力,赋予高层次人才在引进人才、组建团队、科研立项等方面的充分自主权。我们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政策,更加突出学术价值和社会贡献导向,设置成果转化型教师。我们对特殊高层次人才实行特事特议,一事一议,对急需的高水平人才建立直聘通道,可直聘为教授或副教授。我们不断完善科研奖励、收益分配、会议费和差旅费管理等办法,为科研创新松绑减缚,为人才脱颖而出搭建起了更广阔的舞台。

“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回望过去的2017,最令人欣喜的一个词语叫“落实”——我们牢牢把握细化落实的工作总基调,撸起袖子加油干,强化落实,精准发力,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我们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召开第七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顺利完成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努力培养“五有”高素质人才,学生在全国“挑战杯”等一系列创新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教育信息化改革被评为全国高校教改优秀案例,在全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位列第99位,大红炉众创空间成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我们紧紧围绕现代农业装备、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聚焦协同发展,遴选9个项目立项建设,努力打造一流学科。我们着力强化学位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学科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遴选的3个学科和4个学科分别通过山东省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推荐。我们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成立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分中心,新增2个山东省协同创新培育建设中心,新增省级科研创新平台6个,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顺利通过山东省验收。我们深入推进校地校企融合发展,与淄博市共同设立124项校城融合项目,实现了与淄博市合作区域的全覆盖和服务领域的全方位,分别与张店区、周村区签订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并举办了校城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与五征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东营河口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我们浓厚学术氛围,成功举办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管子学刊》创刊3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系列学术活动,成立了山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我们不断扩大国际化办学成果,新增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助项目4个,新增合作交流友好高水平大学12所。我们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成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进。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2018的曙光掀开了伟大时代书写“传奇”的序幕。在这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新时代,伟大目标凝聚信心和力量,新的时代召唤使命与担当。“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当前,高等教育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进入新时代。在追逐强校梦的道路上,我们既要充满“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的自信,又要倍感“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的紧迫,更要胸怀“雪里行军情更迫,风卷红旗过大关”的坚韧,用奋斗去书写有特色、高水平、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新篇章。

新时代,新作为,我们要始终牢记神圣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四个服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新时代,新作为,我们要永远保持奋斗姿态。实现伟大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要保持敢为人先的精气神,披荆斩棘的攻坚力,善作善成的真本领,持续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工作的细化落实,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新时代,新作为,我们要持续厚植“韧性资本”。“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强化“昼无为、夜难寐,朝受命、夕饮冰”的责任担当,保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以新的气象、新的作为,开启强校梦的新征程。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梦想在心中,脚下就有力量!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向、同行,在波澜壮阔的伟大新时代,奋力开创山东理工大学2018新的辉煌!

祝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学业进步、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祝愿山东理工大学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