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论坛|狠抓改革创新 提升治理能力 谱写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时间:2021-04-29浏览:114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吹响了建成教育强国的嘹亮号角。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走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之路?山东理工大学以“有解思维”躬身入局,围绕高质量发展核心要义,锐意改革、狠抓落实,全面开启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谱写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突出根本任务,厚植高质量发展理念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改革学校评价,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山东理工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评价改革,完善“三全育人”体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点,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办学治校实践中,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结合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五有”人才培养目标,即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既是党的教育方针在山东理工大学的细化和具体化,也是学校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培养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相关要求。学校成立工作专班,凝练体系,设计路径,从目标表述、能力素质达成、方法手段运用、体制机制保障等层面开展工作。在全面落实上级要求的基础上,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审视“五育”内涵,搭建“五育并举”体系框架,将核心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内容,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步形成“五有”人才培养特色。

二、强化第一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引擎

改革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山东理工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解放思想,持续深化改革,开展了6大领域34项改革,激发全校师生员工干事创业热情,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学校作为山东省高校科研体制改革3所试点高校之一,制定出台关于经费管理、成果转化等17项改革文件,最大限度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放权让利。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学校重点实施教师岗位考核评价、收入分配和职称评聘等三项改革,实行校内人才教授确认制和引进人才教授、副教授直聘制。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学校取消学院行政级别,学院负责人选聘不再受行政级别、职务、国籍等因素限制。在服务社会机制改革方面,校党委提出“大米小米一起熬”的校城融合发展理念,逐步构建了人才、项目、平台“三位一体”的校地融合发展格局。

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学校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能力不断增强,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科研成果转化、校地融合发展、学科专业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等方面形成了显著的特色优势。改革不停步,创新无止境。学校将继续高举改革创新这面大旗,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解放思想,坚持目标引领,树立有解思维,突破顽瘴痼疾,推进山东理工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三、实施两大战略,提供高质量发展关键支撑

战略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思维方法。学校在“十三五”期间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首要工程”,坚持引育并举,加大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博士的引进培养力度,积极探索“引才、留才、育才、用才”的真招实招,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人才队伍整体数量、结构、创新力都获得极大提升,真正实现了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十四五”期间,学校将持续实施师资队伍建设“首要工程”,精准引进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着力用好现有专业技术人才,建设好高水平专业技术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用人导向,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好高水平管理服务队伍。

2019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深化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遴选40个左右优势特色学科强化建设,争创国家一流学科。 “十四五”时期,学校将坚持守正创新,把学科建设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谋划和考量,大力实施“优势学科强化战略”,狠抓高水平学科建设。目前,学校的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已经入选省高水平学科建设和培育项目,2021年又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学校将进一步夯实学科建设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龙头作用,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个“牛鼻子”,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我省“八大发展战略”需求,坚持优布局、促交叉、强特色、筑高峰,集聚优势资源,重点建强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前瞻布局一批新兴交叉学科,打造一批紧密对接我省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科群,聚力聚焦,实现国家一流学科突破。

四、优化四大体系,提升高质量发展治理效能

体系就是机制、架构、规则、流程,优化高校运行体系是对党中央提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细化落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均明确提出,把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作为重要的改革任务,这是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一)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十四五”时期,学校将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落实“五育并举”要求,推进和完善“三全育人”格局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德智体美劳协同推进,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成长能力,努力实现“五有”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优化教师发展体系

教师作为构建学校治理体系的基础,其教书育人水平和民主治校能力,对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至关重要。为此,校党委对全校一线教师提出了“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的十二字要求,努力争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十四五”时期,学校将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建立教学科研能力培养长效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系统设计教师发展体系,引导每一名教师潜心育人,在山理工的舞台上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优化校院运行体系

科学的校院运行体系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校党委合理配置、科学规划学校和学院的权力职责,该放的坚决下放,不该放的抓紧抓牢;该接的不仅要接得住,还要接得好。“十三五”以来,学校借助“院为实体”改革,在校院两级管理方面形成良好的基础。“十四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明晰校院两级职责,完善学校宏观管理、学院自主运行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强化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完善学院治理结构,提升学院承接“权力下放”能力和行政执行能力,推动学院分类发展。调整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部门工作流程,建立运转有序、服务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

(四)优化条件保障体系

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有良好的物质条件作为保障。优化条件保障体系,一方面要把现有资源利用好、挖掘好,下大力气拓展办学物理空间,提升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向社会、政府争取更多的办学资源。“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完善资金筹措与分配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向社会、政府争取更多资源和条件。优化收支结构,利用、挖掘好现有资源,强化经费绩效考核。改革后勤管理体制,构建快速高效的后勤监管运行体系。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营造优美和谐校园环境。

五、落实九大举措,明晰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

(一)落实学科聚力聚焦计划

通过动态调整,聚力聚焦高峰学科建设,重点支持高水平学科冲击国家一流。同时加强基础支撑与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实施人文社科繁荣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精准培育工程,推动各学科特色发展。

(二)落实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坚持高端引领、引育并举,建设与高水平大学、学科相匹配的教师队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发展体系,形成有利于激发教师队伍创造力的体制机制。

(三)落实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

坚持以高质量培养高素质“五有”人才为核心,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布局,持续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建设一流课程,变革教学方式,着力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落实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以科研评价改革为抓手,强化基础研究特别是应用基础研究。加强科研平台团队建设、科研项目与成果申报组织等工作,产出具有原创性、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实现总量和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五)落实校地融合发展升级计划

持续深度推进校地融合发展,着力推进“一人双岗”,打造服务社会特色品牌。构建科技成果市场化运营机制,形成完善的服务社会生态体系。

(六)落实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计划

以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国际化为重点,强化政策引导,形成国际化办学新格局。

(七)落实文化传承创新计划

加强文化研究特别是区域文化研究与阐释,提升区域文化参与度。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传播好山理工声音,切实增强文化引领社会发展能力。

(八)落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计划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完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健全议事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优化校院权力配置,规范管理服务流程,快速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九)落实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计划

完善以智慧校园为代表的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高其使用效益。提升资源竞争能力,健全后勤服务保障体系,让师生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强化三项保障,护航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一)提高政治意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办学治校实践,坚定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在学校贯彻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将加强党的领导体现在办学治校各个方面,切实保证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强化政治监督,着力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

(二)加强理论武装,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坚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首要任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深入推进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高质量建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将理论学习同正风气、提效能、转作风相结合,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强化正面导向,加强舆论宣传工作,为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三)落实责任分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在学校党委全面领导下,制定高质量发展规划执行方案,建立有效的任务分解落实机制,确定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建立目标分解、督导评估、阶段修订的执行体系,将规划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对各单位年度考核体系,并作为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实现规划任务精细化管理。形成规划纲要引领、专项规划推动、学院规划落实的规划体系。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但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学校党委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狠抓改革创新、提升治理能力,谱写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4月刊 2021-04-23

http://www.sdjyxww.com/gjkgzlfzlt/33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