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讲坛(自然科学)第545期——新材料与力学互为驱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飞行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中应用

时间:2025-10-21浏览:10

  

今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王晓东来我校访问交流,届时将与我校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报告题目:新材料与力学互为驱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飞行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中应用

报告时间:20251021日(周二)晚上7:30

报告地点:3号教学楼报告厅

 

附件: 杜善义院士、王晓东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科学技术处

      20251021

 

附件

 

杜善义院士简介

 

杜善义院士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副校长,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执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原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局科技委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院院长,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荣誉理事长。

杜院士长期从事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八十年代初明确提出力学与材料结合,将细观力学应用到复合材料的分析和应用中,建立了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分析/评价一体化、模拟/表征/优化理论。本世纪初构建了“轻、热、功、智”的先进复合材料与结构需求与发展模式,解决了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中装备结构轻量化、抗极端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中的多项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在推动先进复合材料应用和临近空间飞行器基础问题研究中做出了贡献。所创研究团队获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国家“111”引智团队支持,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工人先锋号等表彰。个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和三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届“钱学森力学奖”,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首届“终身成就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优秀和模范教师称号,并获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 WORLD FELLOW 荣誉称号,是首位获得该荣誉的中国科学家。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智能材料系统及结构》等著作10部,已培养博士近百名。

 

王晓东简介

 

王晓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硕士生导师,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提名。担任中国航空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分会办公室主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等职务。主要从事飞行器结构设计和力学性能分析相关研究工作,在飞行器结构损伤容限设计与高效验证、复合材料力学与工艺力学、数据驱动的飞行器结构智能设计与分析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特别资助等项目。主持和参与国防类横向课题10余项,与航空航天等领域研究院所有深入合作关系。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复合材料和力学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