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创业困境,很多人选择另辟蹊径,厚积薄发。倪磊就是其中一例。倪磊是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08级学生。2009年,读大二的倪磊,就开始着手创办“绿创商贸有限公司”,到2012年他大学毕业时,公司经营三年,固定资产最高时达50万元,但是毕业后,公司却陷入了重重困境。他选择了先就业积累资金和经验,始终没有放弃创业梦想。
大二学生办起商贸公司
据倪磊介绍,有一次他跟老师去北京出差,看到北京很多高校周围都有学生开的公司,很多人都是边上学边工作,有的单干,有的跟着师长或校友干。“我当时就萌生了一种想法,咱们这边的学生也得实践一把。”
倪磊说,有了开公司的想法后,他就开始考虑做什么项目。“我们电气学院的老师有很多研发课题,也有很多学生在做一些小项目,但是都是一盘散沙,不如搞几个团队,把这些项目资源整合一下,所以结合自己的专业,我把目光定在了产业升级、自动化设备的制造和研发方面。”
回到学校后,倪磊对山东高校学生创业的情况进行了了解。“我们发现青岛科技大学做得很好,他们那边拿出整栋宿舍楼来给学生创业。于是我们就去那进行学习借鉴。”倪磊说:“经过到青岛科技大学学习借鉴,我们就开始租房子,凑启动资金。幸运的是当时正好赶上学校里创建创业孵化园,学校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固定资产最高时达50万
据倪磊介绍,创业初期,他们遇到了很多难题。比如资金不到位,贷款难等。“幸好学校给我们提供了5000元左右的启动资金和办公场地,帮我们免费做了企业宣传。”
“我自己出了几万元钱,我的老师赞助了几万元,总共筹集到十几万元钱,总算把公司办了起来。”倪磊说,公司开办起来后,也面临着很大的难题。“公司就是拉不到项目,作为学生或者学生团体即使你有能力也很难拿到项目。有时接一个项目挣十几万元,但是随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项目,还要交税。幸亏老师、学生不要工资,收支基本上持平,公司才能慢慢发展起来。”
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经过倪磊的努力,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好。最好的时候,公司固定资产达到50多万元,最大的一笔交易达到24万元。
毕业之际公司陷入僵局
大四,面临毕业,倪磊开始面临一些困境。他说,主要是精力不够,作为学生和社会人士打交道,明显感觉吃力,还要做毕业设计,忙来忙去,公司的发展就慢下来了。“做生意付出才能挣到钱,需要和客户不停地交流,寻找项目,有了项目还得一步步跟着。但是我还得忙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