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电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1105团支部成立于2011年9月,现有成员40人,其中中共党员5人。在三年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中,支部先后被评为校优秀团支部、校“科技创新特色团支部”、院“优良学风建设先锋团支部”、院“科技创新先锋团支部”等荣誉称号,团支部成员先后荣获北美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等国家级奖励11项,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项已授权3项,在山东省专利产品设计大赛、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山东省高分子实用技术大赛等省级赛事中获奖24项,该团支部平均每学期不及格人数在5人左右。这得益于车辆1105团支部以大学生科技创新作为支部建设轴心,努力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特色团支部建设”工作的结果。
抓住有利形势,确立团支部大学生科技创新建设主线
“我们支部之所以在科技创新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在于支部充分看到了学院在大学生科技创新上的诸多便利,抓住了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发展的契机,早谋划,早发展的结果”,车辆1105团支部书记宋景讲到。
车辆1105团支部是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的一个基层团支部。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先后投资10余万元建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大学生学习发展指导与学术研讨室,每年都会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科技创新获奖学生报告会等诸多活动,营造起了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目前,该院已初步形成了“有氛围、有场所、有队伍、有经费、有项目、有指导、有成果”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格局。
车辆1105团支部正是立足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优势,确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作为团支部建设主线,并充分利用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资源,扎实推动支部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开展。
广泛调研讨论,确立团支部大学生科技创新发展思路
在确立了支部建设主线后,该支部围绕如何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如何调动支部成员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等工作,多次召开动员大会,向支部成员介绍科技创新团支部建设的好处,讲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性,鼓励成员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并进行了广泛调研,充分听取支部成员的意见建议,围绕大学生科技创新展开了充分的酝酿讨论。
经过深入细致的研讨,支部成员达成共识,制订了《车辆1105团支部大学生科技创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规定,团支部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分 “专利创新团队”、“网络创业团队”、“智能车团队”、“专业实践团队”、“科技竞赛团队”五个团队;在支部成员自愿报名、适当调整的基础上,将支部每名成员都分在一个团队中;团队设有负责人1至2人,每个团队结合实际情况,确立团队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建设目标,并围绕科技创新目标进行明确分工,实现了支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人人有团队、队队有项目”的创建格局。
同时,团支部在借鉴往届学生科技创新赛事信息的基础上,积极关注校内外教育网站,及时了解各类比赛信息,先后搜集到了山东省高分子实用技术大赛、山东省第五届物理科技竞赛、山东省机器人大赛等多个赛事信息。学术科技竞赛团队组长付首强说:“我们每搜集到一个比赛信息就将它记在档案里,这为以后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资源”。
深入组织实施,推动团支部大学生科技创新扎实开展
围绕深入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开展,团支部定期开展交流会,各团队总结交流项目进展情况,并提出在科技创新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群策群力,攻坚克难。“集体的力量确实庞大,通过讨论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其中,智能车团队提出的‘智能车的弯道平衡性、稳定性’以及学术竞赛团队提出的‘如何控制自动手刹装置的电机正反转问题’在交流会上都得到了较好地解决”,团支部书记宋景说。在交流过程中,如果有成员对其他团队的项目感兴趣,团支部还积极鼓励其参与到其他团队的项目中去,使成员的优势得到充分地发挥。
随着特色团支部建设工作的开展,问题与困难逐渐显现出来。团支部成员赵敬光说:“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专利写作知识,导致大家在拥有好点子时无从下手”。为解决这个问题,专利创新团队负责人王明亮积极联系张为春老师为成员开展专利写作知识讲座,帮助同学系统掌握专利写作规范、注意事项、申请过程等知识;支部贾富淳、郭岩等人先后联系到学院于济业、韩加蓬、李守好等老师,为支部成员开展知识培训、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等等,进一步推动了特色团支部建设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团支部成员掌握了单片机、计算机三维绘图、数学建模等多种知识,申请并已授权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完成了“飞思卡尔”、“瑞萨”智能车的设计与制作,并在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瑞萨超级MCU模型车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百花齐放,团支部建设硕果累累
团支部按照《车辆1105团支部大学生科技创新建设实施方案》有关规定,有序地推进团支部建设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支部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积极的心态与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各个团队都顺利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了既定创建目标,在科技创新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支部创建工作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支部成员的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了支部成员实践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所产生的辐射带动效应,让团支部各个方面都受益无穷。“大学生科技创新从不同的角度对加强团支部建设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团支部成员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支部成员在学习上比学赶帮超,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大家一同思考,一同攻关,一同生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团支部的凝聚力更强了,团支部的战斗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可谓一举多得”,该支部成员迟立芸讲到。
抓住有利形势,确立团支部大学生科技创新建设主线
“我们支部之所以在科技创新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在于支部充分看到了学院在大学生科技创新上的诸多便利,抓住了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发展的契机,早谋划,早发展的结果”,车辆1105团支部书记宋景讲到。
车辆1105团支部是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的一个基层团支部。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先后投资10余万元建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大学生学习发展指导与学术研讨室,每年都会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科技创新获奖学生报告会等诸多活动,营造起了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目前,该院已初步形成了“有氛围、有场所、有队伍、有经费、有项目、有指导、有成果”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格局。
车辆1105团支部正是立足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优势,确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作为团支部建设主线,并充分利用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资源,扎实推动支部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开展。
广泛调研讨论,确立团支部大学生科技创新发展思路
在确立了支部建设主线后,该支部围绕如何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如何调动支部成员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等工作,多次召开动员大会,向支部成员介绍科技创新团支部建设的好处,讲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性,鼓励成员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并进行了广泛调研,充分听取支部成员的意见建议,围绕大学生科技创新展开了充分的酝酿讨论。
经过深入细致的研讨,支部成员达成共识,制订了《车辆1105团支部大学生科技创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规定,团支部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分 “专利创新团队”、“网络创业团队”、“智能车团队”、“专业实践团队”、“科技竞赛团队”五个团队;在支部成员自愿报名、适当调整的基础上,将支部每名成员都分在一个团队中;团队设有负责人1至2人,每个团队结合实际情况,确立团队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建设目标,并围绕科技创新目标进行明确分工,实现了支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人人有团队、队队有项目”的创建格局。
同时,团支部在借鉴往届学生科技创新赛事信息的基础上,积极关注校内外教育网站,及时了解各类比赛信息,先后搜集到了山东省高分子实用技术大赛、山东省第五届物理科技竞赛、山东省机器人大赛等多个赛事信息。学术科技竞赛团队组长付首强说:“我们每搜集到一个比赛信息就将它记在档案里,这为以后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资源”。
深入组织实施,推动团支部大学生科技创新扎实开展
围绕深入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开展,团支部定期开展交流会,各团队总结交流项目进展情况,并提出在科技创新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群策群力,攻坚克难。“集体的力量确实庞大,通过讨论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其中,智能车团队提出的‘智能车的弯道平衡性、稳定性’以及学术竞赛团队提出的‘如何控制自动手刹装置的电机正反转问题’在交流会上都得到了较好地解决”,团支部书记宋景说。在交流过程中,如果有成员对其他团队的项目感兴趣,团支部还积极鼓励其参与到其他团队的项目中去,使成员的优势得到充分地发挥。
随着特色团支部建设工作的开展,问题与困难逐渐显现出来。团支部成员赵敬光说:“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专利写作知识,导致大家在拥有好点子时无从下手”。为解决这个问题,专利创新团队负责人王明亮积极联系张为春老师为成员开展专利写作知识讲座,帮助同学系统掌握专利写作规范、注意事项、申请过程等知识;支部贾富淳、郭岩等人先后联系到学院于济业、韩加蓬、李守好等老师,为支部成员开展知识培训、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等等,进一步推动了特色团支部建设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团支部成员掌握了单片机、计算机三维绘图、数学建模等多种知识,申请并已授权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完成了“飞思卡尔”、“瑞萨”智能车的设计与制作,并在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瑞萨超级MCU模型车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百花齐放,团支部建设硕果累累
团支部按照《车辆1105团支部大学生科技创新建设实施方案》有关规定,有序地推进团支部建设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支部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积极的心态与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各个团队都顺利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了既定创建目标,在科技创新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支部创建工作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支部成员的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了支部成员实践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所产生的辐射带动效应,让团支部各个方面都受益无穷。“大学生科技创新从不同的角度对加强团支部建设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团支部成员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支部成员在学习上比学赶帮超,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大家一同思考,一同攻关,一同生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团支部的凝聚力更强了,团支部的战斗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可谓一举多得”,该支部成员迟立芸讲到。
(人民网 20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