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6日下午,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中韩1301班刘泉锐急匆匆地将其在学校西门捡到1310元现金交到了大学生事务中心失物招领处。由于金额较大,招领处负责人杜文秀立即把此事告知指导老师陈老师,并做详细登记,经过多方努力仍然无法找到失主。为了传递校园正能量,让同学们的爱心继续发酵,根据拾物者的意愿,并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决定将失物招领平台至今无人认领的现金捐赠给该校第一书记选派驻地的贫困学生。“学生是出于对我们的信任才将这么多现金交给我们,所以我们一定要不负所望,把它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这才符合我们建立失物招领平台的初衷。”陈老师说道。
自2011年10月24日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生事务中心建立失物招领平台并组建“爱心招领”团队以来,共有超过千余人次进行失物招领,寄存1692件失物,发布招领启事和表扬信402期,在服务同学、引领新风、共建和谐校园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爱心招领,招领爱心
一卡通、钥匙、银行卡、钱包、学生证、身份证……这些学生随身携带的物品丢失后无处寻找,或是捡到了不知如何联系失主,给失物人和拾物人造成了困扰。大学生事务中心失物招领平台努力帮助同学们摆脱困扰,减少损失。失物招领平台虽然创建的时间短,却逐渐成为大学生事务中心综合事务部的主要工作内容。
针对丢失物品的处理方法,“爱心招领”团队专门制定了《大学生事务中心“爱心招领”管理办法》及相关管理制度,将失物招收、信息登记、管理保存、定期公告、联系失主和通报表扬等一系列流程规范化,确保丢失物品能以最快的速度交还到失主手中。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失物招领平台现已成功与青春在线网站、校园卡管理中心、保卫处形成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以便更高效的为同学们服务。
“我们不仅仅招领失物,也在招领着爱心。随着我们失物招领平台影响力的扩大,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将失物上交到这里,也有越来越多的同学愿意帮助我们找寻失主,为服务他人贡献一份力量。”失物招领平台的助理们感慨道。
在拾金不昧的意识愈加淡薄的今天,“爱心招领”团队通过失物招领平台为创建文明校园、诚信校园不断努力着。
以卡寻人,四位一体
失物招领处设在大学生事务中心,虽然方便了广大师生登记招领失物,但具有局限性、宣传范围较小,助理们会时常因没有失主联系方式而无法通知失主。失物招领平台与青春在线网站、校园卡中心、保卫处形成的四位一体机制,灵活掌握各种失物信息,保证工作效率。
第一,失物招领处在青春在线网站事务中心模块下设立了失物招领专栏,并与校园卡拾取管理系统端口相链接。失物招领专栏用于发布失物信息和表扬拾金不昧的同学;校园卡拾取管理系统可供同学们登记或查询所丢失的一卡通信息。
第二,针对部分一卡通无人认领的现象,失物招领处提出了与校园卡管理中心联动的举措。由失物招领处及时向校园卡中心发布一卡通失主名单,再由校园卡中心将名单公布在办公地点并提醒前往补办校园卡的同学到事务中心认领以避免重复办卡带来的浪费。
第三,由于学校门口人流量较大,丢失物品的事件发生频率较高,捡到失物的同学通常是将物品交到校园门卫处,但是很少有失主前去认领。针对这一现象,该校保卫处提出将其收到的失物定期交给事务中心失物招领处,由“失物招领”团队帮忙找寻失主。
寻找丢失的宝贝,他们一直在路上
2013年10月3日,材本1001班王小芬在音乐学院附近捡到一个钱包,钱包内有1000余元的现金和若干证件。“因为钱包内没有失主的相关信息,所以便将钱包交到了事务中心。”王小芬回忆道。事务中心王老师查看了钱包内的银行卡、会员卡等证件,希望通过这些证件找到失主。最终,根据银行卡上的联系方式,他拨通了中信银行的电话,中信银行的值班人员核实真实情况后将查询到的失主的联系方式告诉了他,然后才找到了失主(失主是校外人士,来我们学校办理事务,丢了钱包却全然不知,在我们打电话之前他已经离开学校),失主赶回学校,领走自己丢失的钱包,并对王小芬表达了谢意。
正是有了这个团队的努力,这个平台才一步步的成长起来。网站、微博、QQ的管理也在不断得到完善,平台的信息定期更新,网站的访问量逐步上升,这个平台也在被更多的师生所知晓。在他们的帮助下,已经有不少同学找到了丢失的物品,然而他们并没有认为自己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只是做了他们认为对的事情。他们,一直在路上。
以爱之名,传递正能量
“赞一个,你们很棒。”“爱心的力量,学校需要。加油!”“谢谢你们,帮我找回了失物。”在理工大学失物招领平台的留言板中,满满的都是大家对这个平台的感谢和期望。助理们感动于每一次被感谢和祝福,感动于每一次同学的热心转发和关注,感谢每一个伸出援助之手的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支持和鼓励都是爱心招领团队坚持下来并为之付出的动力。
他们行走在路上,时刻准备伸出援助之手。“将这一径长途,缀满花香 ”一天又一天,新的感动正在不断出现,追逐阳光……
(鲁中网 2014-7-2)